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古代一尺等於多少厘米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古代一尺等於多少厘米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不同的時代一尺對應的長度都不同,以下是具體長度:
商代,一尺合今16.95cm,按這一尺度,人高約一丈左右,故有“丈夫”之稱;
周代,一尺合今23.1cm;
秦時,一尺約23.1cm;
漢時,一尺大約21.35——23.75cm;
三國,一尺合今24.2cm;
南朝,一尺約25.8cm;
北魏,一尺合今30.9cm;
近現代3尺≈1米(m)
1尺≈33.3333厘米(cm)
擴展資料:
1千米(km)=0.621英裏(mile)1米(m)=3.281英尺(ft)=1.094碼(yd)
1厘米(cm)=0.394英寸(in)
1英寸(in)=2.54厘米(cm)
1海裏(nmile)=1.852千米(km)1英尋(fm)=1.829(m)
1碼(yd)=3英尺(ft)1杆(rad)=16.5英尺(ft)
1英裏(mile)=1.609千米(km)1英尺(ft)=12英寸(in)
1英裏(mile)=5280英尺(ft)1海裏(nmile)=1.1516英裏(mile)
參考資料來源:
百度百科-一尺
尺作為古代重要的測量單位,不同朝代的換算方法不同。秦朝一尺約23.1cm;漢朝一尺大約21.35到23.75cm;隋代一尺合今29.6cm;唐代一尺合今30.7cm;宋元朝一尺合今31.68cm;明清朝木工一尺合今31.1cm。
並且,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。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,大約是20厘米,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.91厘米。到戰國時,一尺是現在的22.12厘米左右,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,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.7厘米。
擴展資料:
我國度量衡製度具有悠久的曆史。它的起源和標準,記載不一。據史書稱,黃帝設立了度、量、衡、裏、畝五個量。
舜召集四方君長把各部族的年月四季時辰、音律和度量衡協同起來;夏禹治水使用規矩準繩為測量工具,並以自己的身長和體重作為長度和重量的標準。
不同地方的人們使用不同標準的測量單位,這雖然也是一種進步,但是給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帶來了不便。到了秦始皇時期,秦始皇統一中國,隨後頒布了統一度量衡的詔書,使得長度,重量,容量的單位在全國得以統一。
秦朝統一度量衡之後,使得全國上下有了標準的度量準則,不同地方的人們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有了統一的標準,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。
參考資料來源:
百度百科-尺
秦時,一尺約23.1cm;漢時,一尺大約21.35到23.75cm;隋代,一尺合今29.6cm;唐代,一尺合今30.7cm;宋元時,一尺合今31.68cm;明清時,木工一尺合今31.1cm。
建議你先弄弄清楚這些單位的正確含義吧。升是容量單位,斤是重量單位,根本不能換算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本文由驚蛇入草網古代一尺等於多少厘米(古代一尺等於多少寸)驚蛇入草網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國家級住房租賃條例或加速出台:確立租與購平等地位|住房|條例|經濟參考報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