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帆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
南帆 - 人物生平
⠥帆,1957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。本名張帆。1975年下鄉插隊,198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,1984年研究生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,1984年至福建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,現為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文學研究所所長。“閩江學者”福建師範大學特聘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。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。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。
南帆 - 作品成就
主要從事現當代中國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。已經出版《理解與感悟》、《闡釋的空間》、《文學的衝突》、《文學的維度》、《隱蔽的成規》、《敞開與囚禁》、《雙重視域》、《問題的挑戰》、《文本生產與意識形態》、《文學理論新讀本》、《理論的緊張》等學術專著、論文集多種,發表論文200多篇。多次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。曾經獲得各種獎項四十多種。另有多部散文隨筆集出版。
南帆 - 獲獎情況
曾經獲得各種獎項五十多種。另有多部散文隨筆集出版。⠣
《辛亥年的槍聲》獲魯迅文學獎。⠣
《關於我父母的一切》獲華語傳媒文學獎。⠣
2010年:《五種形象》(⠨䇦楤祭𘥇社⠲007年12月⠯줺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(2007―2009) .
⠀
⠀
南帆 - 作品風格
南帆的散文是“智性散文”的典型代表。研究者認為,南帆獨立創造了一種散文風格。他以一種冷峻的目光,對周圍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軀體做文化的思考。如《文明七巧板》對生活中的“證件”、“謠言”、“名聲”等幾十種事物進行文化分析;《叩訪感覺》則在自己的軀體背後,發現文化對軀體的種種限定。這種“智性散文”不是以抒情或幽默為目的,而是以追求智慧和理趣為主。
南帆 - 獲獎作品簡介
⠀長篇敘事散文《關於我父母的一切》是南帆對自己父母坎坷一生的追憶,也是與父輩的曆史和時代的對話。文中講述了父親的家世,少年時父親背叛家庭、投身革命,父母充滿激情、幼稚又悲劇連連的上世紀50年代,直至父親的衰老,母親的病痛與死亡。從頭至尾,作者的文筆從容淡定,很少有強烈的情感表達。但在平靜的講述之下,卻不難感覺內裏深摯的哀傷和歎息。
我們是否真正麵對過長輩們的曆史?在一個人人都願意輕鬆遺忘的年代,父母那由血淚和歡笑壘起來真切的人生曆史已經成為遙遠的過去。他們的曆史正在喪失重量而變成一抹輕盈閃爍的倒影,大麵積的社會遺忘症正在蔓延……
然而南帆認為,作為普通人的父母的人生雖然遠談不上驚心動魄,但從他們身上我們依然可以發現“時代”這個大詞。“他們身上有一些我們必須分擔的曆史之謎”。自己對祖輩的曆史為何如此陌生?父親為何改變了自己的天性,從一個生機勃勃的青年變得膽小怕事?諸多的感慨和迷惑,是促動作者去探究父輩曆史的最大動力。
南帆 - 授獎辭
⠀南帆的批評文字綿密而深邃,他的散文也充滿智性的光澤。他的冷峻和理性,來自於他對生活真相和思想疑難的不懈追問,如同他隱忍、深微的生命體驗,往往通過智慧的細節解讀和符號分析,走向清晰、透徹和寬廣。他活躍的探索精神,拓展了散文的文體邊界;他沉靜的語言,既有思索的歡樂痕跡,也有洞悉事物本來之後的感傷。他出版於二○○四年度的《關於我父母的一切》,通過描述一段正在消失的父輩的人生,有力地呈現出渺小人群與巨型曆史之間的裂縫和錯位,並對個人的創傷記憶、時代的內在迷亂給予了真切的意義關懷。他所揭示的時代對人的微妙影響,以及人與曆史互相改寫的複雜境遇,既是對親人的沉痛追思,也是理解當代現實的重要參照。
南帆 - 主要論文
《全球化與想象的可能》 《文學評論》2000、2⠀
《聲音社會的誕生》 《天涯》2000、3 ⠀
《沒有重量的空間》 《電影藝術》2000、4⠀
《遊蕩網絡的文學》 《福建論壇》2000、4 ⠀
《網絡的話語》 《文藝研究》2000、5 ⠀
《影像時代》 《南方文壇》2000、6 ⠀
《身體的敘事》⠀《天涯》2000、6 ⠀
《啟蒙與操縱》 《文學評論》2001、1 ⠀
《真實的神話》 《視界》第2輯 ⠀
《機械和技術製造的抒情形式》 《文藝評論》2001、1⠀
《廣告與欲望修辭學》 《天津社會科學》2001、3⠀
《消費曆史》 《當代作家評論》2001、3 ⠀
《雙重視域與文化研究》 《讀書》2001、4 ⠀
《普遍主義的限度》 《跨文化對話》2001、6 ⠀
《文學批評與文化研究》 《鎮江師專學報》2001、4 ⠀
《文化研究:開啟新的視域》 《南方文壇》2002、3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#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 (0条)